编者按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制造强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培育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成为支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主体。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上,多位院士与产业大咖就如何加快培育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链主”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在产业创新强链稳链中的支撑作用展开交流与探讨。推进产业链安全可靠
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近年来,提升重点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被提上了更高的高度。4月2日,“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是建设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应加快培育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链主”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在产业创新强链稳链中的支撑作用,全面释放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制造业产业链水平明显提升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常国武表示,近年来,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大力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支撑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常国武介绍,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2年的15.5%、31.8%,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链水平有所提升从当日发布的《工业基础指数(2022)》也能看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工业领域产业链情况进行评价研究显示,2021年领域工业基础指数为31.68,较2020年上涨3.66,工业基础能力提升幅度为近年之。“近年来工业基础指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企业联合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关村中慧**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委主任陈玉涛表示,随着我国对产业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国内相关行业已取得一定突破和成就。以新能源产业为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262个重点环节,国内厂商可供给的环节比例已达85.88%,其中,关键环节自主供给率已达52%。
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主任委员陈学东表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产业链供应链是制造业的筋骨血脉,是稳住经济大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业在一些产业领域已处于地位,同时也存在部分行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十四五’至‘十六五’是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陈学东表示,紧盯“短板”和“痛点”,强化战略导向,围绕产业链“短板”和创新链“痛点”进行重点布局,在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科学仪器和工业软件等重大产业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调动企业自主研发积极性,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通过科技赋能,使强企更强、优势产业更优、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工程师干勇表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还应建设**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群的新型科技支撑体系,引导传统产业从沿海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把优势传统产业的产业链留在中国,防范产业“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