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政策】江西省印发重要规划,加快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合理布局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4月3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江西省“十四五”渔业渔政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了加快冷链物流建设的措施。加快水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合理布局水产品现代

 

4月3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江西省“十四五”渔业渔政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了加快冷链物流建设的措施。加快水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合理布局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提升流通组织化水平,降低流通成本。加强产地仓储保鲜和集配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冷却、冷储、冷运、冷销的水产品全程冷链体系。

以下为政策原文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渔业渔政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赣江新区社会发展局:

现将《江西省“十四五”渔业渔政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3月20日


江西省“十四五”渔业渔政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渔业进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争取尽早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

章 规划背景


取得的成效

产业发展效益稳步提升。“十三五”末,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池塘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260万吨以上,渔业产值较“十二五”末的925亿元提高到1061亿元,增长14.7%。渔民人均年纯收入较“十二五”末的12306元提高到17587元,增长42.9%。


产业发展空间得到稳固。省、市、县三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全面完成,渔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夯实。在全省11个设区市、95个涉渔县完成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经省政府同意发布了《江西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科学划定禁养区103万亩、限养区359万亩、可养区289万亩。


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以环鄱阳湖区为重点,打造大宗淡水鱼核心区,大宗淡水鱼产量占全省产量的45%。虾蟹、鳅鳝、龟鳖等3个百亿名特优水产品优势区形成,全省名特优水产品在其中比重达37%,全省71%的虾蟹、58%的鳅鳝、80%的龟鳖养殖集聚在优势区。“四野”(娃娃鱼、棘胸蛙、鲟鱼、胭脂鱼)养殖特色区形成,全省80%“四野”养殖汇聚于特色区。


产业帮扶成效明显。结合全省特色,明确了以稻渔综合种养为重点的产业帮扶举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较“十二五”末的49万亩提高到201万亩,增长310%,亩均带动群众增收1600元以上,带动农渔民增收24亿元以上。据统计,“十三五”末全省贫困群众参与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面积达35.5万亩,覆盖贫困村1247个,带动贫困户5.43万户、贫困人口17.51万人,通过投劳、出租、分红等形式,户均增收1898元。


渔业资源环境日益改善。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9〕14号),推动全省重点水域2020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禁捕退捕。每年6月6日组织实施全国放鱼日活动,2018年时任省委书记刘奇、时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共同出席“呵护生态鄱阳湖、共抓长江大保护”活动。“十三五”期间累计放流鱼苗达9亿尾。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稳中有升,2017年科考发布鄱阳湖457头,较2012年增加7头;完善29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渔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十三五”期间,全省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发生重大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市场监测等1000余批次任务,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持续强化水生动物重大专项疫病监测、水产养殖病害和疫情预测预报、渔情信息采集等工作,全省未暴发重大疫病,基本实现了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苗种产地检疫覆盖。


面临的挑战

产业发展空间形势严峻。全省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实施“人放天养”、网箱养殖全部退出,部分大水面因政策影响只能放不能捕,多地池塘因湿地规划而被迫退养,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放缓,渔光互补项目侵占养殖水面,水产养殖空间挤压严重。


渔业渔政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养殖池塘因年久失修淤积老化严重、疫病防控能力较弱,渔业生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低,自动增氧、自动投饵、清淤、尾水处理、冷藏等渔业设施设备建设不足。渔政信息化水平薄弱,渔政执法巡护、高清自动监测等设施设备不足、应用不好。


渔业经营主体影响力不强。全省集中连片的大规模养殖池塘偏少,“小、散、弱”经营主体大量存在,综合实力强的企业数量不多,年产值上亿的渔业企业仅22家。“鄱阳湖”作为全省的公共品牌和金字招牌,影响力仍有待提升。


渔业种业科技水平较弱。2021年全省淡水鱼苗产量383亿尾,排全国第7位,占全国鱼苗生产总量仅3%,且绝大部分为四大家鱼等常规品种,鲈鱼、鳜鱼、黄颡鱼等名优苗种大部分依赖外省引进。水产政、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种业体系有待健全,长期未新增国审水产新品种,缺乏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水产种业企业。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